欢迎访问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联系我们 地图位置

搜索 |

衡水五院官方微信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疑难病例

我院骨一科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魔咒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1-11 阅读次数:

日前,3位高龄老太太髋部骨折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先后离开骨一科病房,其中两位已经可以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有谁能想到,在两周前,她们都还一动不能动地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呢。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往往受到轻微外力如跌倒、坠床等,髋部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在医学上称为: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一旦发生往往致残,致死率高。西方学者把“老年性髋部骨折”很形象地称之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顾名思义,即髋部骨折很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因为许多老年人将会因为骨折而失去生命。而且,髋部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使患者丧失了站立、行走能力。大多数老年性患者不得不长期卧床治疗,而长期卧床对老年病人来说,很容易引起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结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极易威胁到老年性患者的生命。自2010年至今,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已成功为200余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解除疾痛,并恢复正常生活。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彰显了衡水五院骨科团队的科技实力。

如何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攻克这道难题,多年来,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在科主任、主任医师耿博民带领下,本着“科学求实、奋进、发展”的思路,积极打造骨科科技团队,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科室定期进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每年选派一名医生到北京进修,偕相关科室一同开展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他们破解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魔咒的最佳答案,即:通过简单、快捷、有效的手术,使髋部骨折重新复位,坚强固定,或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使患者尽早的站起来,活动起来,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延长老年性患者的寿命。这个最佳答案,得到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的一致赞同和欢迎。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合并症,手术风险大,许多医院都对这些老年患者敬而远之。这些老年患者往往只能在家里或者护理院里养病,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一个个难以逾越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我院骨一科与内科、麻醉科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围手术期的协作团队,从术前评估、术前营养、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术后功能锻炼给予老年患者全面的治疗,使老年患者都可以带着病痛来,轻松康复回家。

在救治中,他们对每一位患者反复认真进行病情评估,积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配合,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的高难度手术仅仅用时40多分钟,术后第三天老人就可以半坐着吃饭,5天就在子女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在花园中兜风,术后1周就扶着助步器缓慢地行走了。很多老人激动地说:“是衡水五院的医生们救了我的命。”

专家建议:对于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后,应该积极争取尽早手术,争取患者尽早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能够再次恢复正常生活,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获得一个幸福的晚年。

病例链接:李奶奶87岁,在自己家院子不慎摔倒,左侧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急诊由家人送往衡水市五院,接诊的是武汝松医生。武大夫检查患者发现左侧下肢短缩外旋畸形,经拍片检查确诊为“左侧股骨颈骨折”。经询问病史患者糖尿病史二十年,平时控制不好,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19mmol/L,严重超出正常值,并伴有低钾血症,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骨一科全科进行病例讨论,综合评估论证后,由耿博民主任定结论手术治疗。方案确定后,武大夫每天请内科医生会诊三次,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注射四次,检测血糖六次以上;内科高淑彩医生每天三次观察病人变化。为了给病人做好术前准备,调整好血糖、血压、电解质,武大夫上夜班、下夜班、休班都守在病人身边。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六天时间,病人血糖、血压接近正常,心肺功能达到手术要求。经麻醉科张颖辉主任会诊、制订全麻方案,入院第七天顺利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图一手术前、图二手术后。息子龙 摄)。手术四十分钟,出血五十毫升。患者三天后在扶拐下行走,五天后可以脱拐行走,术后一周出院。

对于老年性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手术。该手术时间短,大约一小时;手术切口小,大约5厘米左右;出血少,大约20毫升左右,术后1天即可在床上坐起、屈伸腿、翻身、侧卧等活动。79岁的张奶奶在居室内摔倒造成左侧粗隆间骨折。入院后第二天给予骨折复位髓内针固定手术,术后恢复很好。至今术后已经随访1年,老人在家行走自如。

冀公网安备 13110202001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