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联系我们 地图位置

搜索 |

衡水五院官方微信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媒体报道】争分夺秒,冲向抢救生命第一线——衡水五院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祖孙三人纪实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3-28 阅读次数:


“叮铃铃……”3月21日22时35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响起。人民路某生活小区,有人昏迷,请火速出诊!这是衡水120指挥调度中心发来的信息。医师彭宏伟、护士李建恒、司机陈猛组成急救小队,驱车奔向目的地……

夜色凉如水,彭宏伟检查急救器械装备时,打了一个寒颤,才发现走得太急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这鬼天气真够冷的。”“没事,彭大夫,下了班你请大伙喝碗羊汤就暖和了!”陈猛一边说着一边把暖风调到最大,油门踩到了底。警报灯闪烁,救护车化作夜色里的一道蓝色闪电。两公里的路程,不到五分钟,三人就来到了求助者楼下。

敲门半晌,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大爷才颤颤巍巍打开门。门打开的一瞬间,一股泔水酸臭味扑面而来。“什么气味?”彭宏伟心里嘀咕,顾不上多想,直接走进去问病人在哪里。老大爷指着卧室,又急又慌地重复着“我老伴儿,我老伴儿……”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双目紧闭,面容痛苦,除了微弱的呻吟声,对医生的呼喊基本无回应。

彭宏伟与李建恒迅速为病人量血压,测脉搏,检查心、肺等器官功能,一边查体一边向老大爷询问患者以前都得过什么病。从老大爷前言不搭后语的表述中,他们得知患者有脑血管疾病,老人认为老伴儿是老病复发了,并一再催促“快点去医院输液”!

从患者状态看,紧急送去医院肯定没错,但真的是脑血管疾病吗?彭宏伟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患者的症状并不完全符合脑血管疾病突发的临床表现,如果判断出现错误,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这时,旁边卧室里走出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应该是老人的孙女或外孙女。孩子走路的姿势再次引起了彭宏伟的注意——踉踉跄跄,好像随时会跌倒。

“建恒,你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没有?”“嗯,有一点点头晕。”

通过李建恒的反馈,联想到一进门闻到的怪味,再加上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表现,彭宏伟心里有了一个初步判断——煤气中毒。为了印证猜想,他找到厨房,发现天然气管道锈迹斑斑,显然使用年限已久,试着用手拧了拧燃气阀,果然没有拧紧,那股怪气味就来源于此!没错,正是天然气泄漏导致这家人一氧化碳中毒。彭宏伟心头一紧,这种情况拖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对患者造成遗留周围神经损伤或迟发脑病,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及患者生命。老太太病情最重,另外两人较轻,中毒的时间并不清楚,只能争分夺秒,早一刻抢救,这一家人就能早一点脱离危险。

“快,建恒,赶紧打开所有的窗户,把老人和孩子迅速转移到室外。”彭宏伟顺势拧紧阀门,边呼喊同伴,边打开厨房窗户……

此时,彭宏伟、李建恒二人也已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反应。为了把祖孙三人尽快转移到室外的救护车上,两人强忍不适,亲手给老太太穿好衣服,并在司机陈猛的协助下将老太太抬到车上,为其实施氧疗。随后,老大爷和小女孩也在三人的搀扶下来到车内接受治疗。

彭宏伟把这一情况向值班的副院长崔利锋汇报,他们考虑到存在天然气泄漏的安全隐患,为避免出现更大的影响,急救小队及时通知了患者的邻居和小区物业,并马上与老人的家属取得了联系。

23时10分,祖孙三人被安全送入高压氧舱作进一步治疗。由于现场处理得当,抢救及时,老太太在救护车上就恢复了些许意识,能简单表达出“不那么难受”的意思了,另外两人的症状也有所减轻。考虑到急救小队救人过程中出现中毒反应,崔副院长安排小队成员在院内接受吸氧治疗,并同他们一起等待患者的信息。直至次日凌晨三时,确认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众人悬着的一颗心才安稳落下。目前,三名患者的后续治疗仍在进行中。

其实,眼前这一幕仅仅是五院急诊科一年365天的一个缩影。五院急诊科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掌心里紧紧攥着的,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生命”,他们始终走在抢救的最前线。他们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休班。春夏秋冬,24小时在岗值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救护车呼啸,蓝灯闪烁,他们时刻绷紧着使命之弦,每天上演“生死时速”,与死神搏斗,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天职。

平凡孕育着伟大,奉献酝酿着崇高。如果说医院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急诊科则是与树干息脉相连的片片绿叶;如果说救死扶伤的事业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那么急救人员则是激流中悄悄绽放的朵朵浪花。让我们向奋战在抢救生命第一线的急救人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冀公网安备 13110202001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