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联系我们 地图位置

搜索 |

衡水五院官方微信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患者“生命禁区”的捍卫者——市五院卒中中心建设走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2-22 阅读次数:


“嘀嗒,嘀嗒……”在这里时间的每一秒跳动,都是生死竞速中令人心颤的报警之音,预示着脑卒中黄金治疗时间窗的分秒迫近。最短20分钟溶栓!每一秒的争取,都是市五院卒中中心医护人员的坚实足迹,彰显着多学科合力奉献的医者仁心。

2019年7月,市五院卒中中心顺利通过河北省卒中中心评审现场评估验收,成为我省第一批卒中防治中心,2021年5月成为国家卫健委认定的全国237家全国综合防治中心之一,今年,医院又开启了全面推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完善卒中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卒中急救一体化治疗网络;2021年共完成静脉溶栓98例,平均DNT时间50分钟,急诊取栓病人15例、桥接病人3例……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市五院卒中中心用责任为患者赢得生机,让生命之花继续绽放。

 

科室协作: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著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近年来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及《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从中央到地方,一场防治脑卒中的战役全面打响。而在市五医院,这场针对脑卒中的战斗,早在2015年前就已经打响。

2015年,市五院将卒中中心建设列为医院重点工作,从人、物、财等方面全方位支持。该中心集结了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检验科、成人康复科、影像等相关科室,整合了优势资源。并利用医联体体系双向转诊。

“建设卒中中心关系到民生福祉,它能让各科室从‘单兵作战’成为协同作战’,从而提升对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能力。”市五院卒中中心副主任田红军说。

 

优化流程:开辟急救绿色通道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开通闭塞的血管必须分秒必争,不能有丝毫的延误。走进市五院卒中中心,感受到的是多学科联动的脑卒中救治战役,是医护人员和时间赛跑的步履匆忙。

脑卒中溶栓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多少?市五院卒中中心副主任田红军介绍,治疗脑卒中溶栓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至6个小时内,不过,溶栓开始得越早能挽救的脑细胞就越多。据了解,脑卒中发病3至4.5小时静脉溶栓和6小时内动脉取栓,是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黄金时段。为赢得拯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市五院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从接诊到溶栓成功仅用50分钟左右,取栓开通血管时间控制在95分钟。这不得不归功于医院建立的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从患者入院的那一刻,急诊科、神经内科、检验科、CT室等密切配合,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随之打开。患者家属可以先不用预交住院押金,就可享受优先检查、检验、CT等全程“无缝连接”式的服务,实现了早诊断、早评估、早治疗。

“多学科构成了绿色通道的各个节点,共同推动了卒中中心的高速有效运转。”田红军介绍,为了统一调度,他们建立了卒中中心微信群,保障接诊医生第一时间在平台上及时推送患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确保院前院内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反应,做到患者从入院检查到溶栓或住院环节的无缝衔接。

 

博采众长: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目前,脑卒中已是我国致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卒中患者的病情通常十分危急,但若能在3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进行规范化的溶栓治疗,情况往往会发生“戏剧化”的好转,而这对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反应速度是个考验。

近年来,市五院不断加强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完善卒中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卒中急救一体化治疗网络,并选派骨干成员前往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省二院等医院进修,博采众长。此外,卒中中心打破了以一个科室为主体治疗的壁垒,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联合会诊、联合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临床质控会等活动,卒中中心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已实现脑卒中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内外科预防干预、急性期规范治疗和后期康复管理的一体化治疗流程。

一位高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左侧肢体完全瘫痪,从发病到入院仅半个小时,因为正处深夜,值班医生立即通知科室主任,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参与救治。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随之打开,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入院20多分钟后,便用上了溶栓的药物,病人肢体完全恢复了,家人真真切切看到了治疗效果。

“一切从患者出发,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尽100%的努力。”市五院卒中中心敢接“烫手的山芋”,源于他们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能力。

 

坚守初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在医院党委核心作用引领下,市五院卒中中心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主线,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积极参与“中风120”“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活动”,并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到社区和乡镇开展帮扶、义诊、宣教活动,惠及群众万余人次。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同时,提高大家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

“医院对于百姓来说,大多都是‘病了才来医,倒了才住院’。其实,医院除了发挥治病救人的职能外,更需要做的是把看病的端口前移,把服务的端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从市五院卒中中心的筛查记录显示,脑卒中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左右的卒中患者不在少数。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心脏病、肥胖、缺乏运动、睡眠呼吸暂停、吸烟、过度饮酒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缺乏运动这一危险因素,“这是都市人的‘通病’,特别是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都处于一个高峰期,更易忽视体育锻炼,从而给健康埋下隐患。”据介绍,在临床中,约有8成以上的卒中患者缺乏运动,而缺乏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一般的轻体力活动或断断续续的运动达不到有效预防的效果,建议市民要养成规律的有氧运动习惯。此外,运动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比如慢跑、骑行、游泳等,老年人更要注意运动安全,也不能停止之前的慢性病治疗。

步履不停,行动不止。新的一年里,市五院卒中中心正在集中优势项目建设,继续优化卒中管理流程,完善区域性卒中防治体系,使广大卒中患者受益,为全市卒中患者的健康作出更大新的贡献。

冀公网安备 13110202001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