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1时,市五院接收一名男性急诊患者,临床考虑脑卒中,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核磁室主任王芳接到值班医师请求核磁检查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平扫未见显影,DWI序列及ADC图异常改变,迅速做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神经内科医师立即给予溶栓治疗……“这次检查用的仪器是医院最新引进的国内领先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图像更清晰明了,并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依据。”王芳主任介绍说,由于诊断治疗及时,患者很快恢复了肢体功能。
王芳主任口中的新仪器,就是不久前市五院刚刚引进的1.5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于原有的永磁型磁共振,新设备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图像质量更好,检查速度更快,能更加清晰、及时地发现很多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实现了核磁共振成像快速扫描与卓越图像质量的完美统一。”王芳主任说,医院新购入的1.5T超导磁共振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影像设备,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该设备拥有更广泛的临床适用范围,而且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针对老年性疾病,MRI检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大增强了临床医生的诊断信心。
其实像本文开头的一幕,经常在核磁室上演。在人们的印象中,相比于时刻和病人打交道的临床医生,核磁科室的医生们可以说是长居幕后,患者也多是在检查报告上看到他们的名字。不少患者觉得他们的工作很简单,看看电脑、敲敲键盘,出份报告,工作就能完成。其实跟临床医生相比,他们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
“我们科室是支年轻的团队,均为影像专业毕业,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非常强,科室骨干人员多次赴上级医院研修深造,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王芳主任介绍,科室已经成立十余年,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1名,技师2名,护师1名。每天早上不到上班时间,科室所有人就已经坐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技术人员忙着拍片子,医师坐在电脑前,紧盯屏幕,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片子的细节,从图片中寻找细小的病灶,将其转化为重要的文字信息。
“许多患者来自于农村,他们要早起赶车、排队挂号,好不容易让医生开了检查单,到我们这里不管多晚我们都要给他们做完检查,最大程度地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每次核磁检查遇到急症病人时,工作人员就要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报告,给临床科室救治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了充分保证当天病人当天做完,科室内所有人主动增加上班时间。由于工作量大,有时候检查做完了已经是深夜了,每天下班时整个人都很疲惫,眼酸腰痛,即使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王芳主任感慨地说:“平时我们工作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患者一句简短的感谢的话就能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加班加点都是值得的,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设备投入使用后,科室内所有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学习,一点点积累经验,争取给患者带去最好的体验和服务。”王芳主任介绍,自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已经为近2000名患者进行了检查。尤其新设备所独有的一次性多对比定性和定量图(BQ)等先进技术可有效解决临床诸多问题。
从0.35T磁共振到1.5T超导磁共振,高端医疗设备的引入,对市五院核磁室来说是一次质的提升,将大幅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技术水平,新设备还可以缓解长时间幽闭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检查舒适度明显提升,它精准的检查诊断和舒适快速的检查过程,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可靠、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