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走廊墙壁上挂满童趣盎然的画作,课堂里传出阵阵琅琅的读书声,体育室里一片嬉闹欢笑声……这是一所幼儿园吗?不,这是市五院儿童康复中心。在这里,医护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心理医生指导心理障碍的儿童玩沙盘游戏,特教老师一对一给智障学生上课,康复师帮助肢体运动障碍的孩子使用各种辅助器械做康复训练……该中心主任楚春岭说:“我们从事的是开启希望的工作,要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患儿的心灵,要用不懈的努力来改变他们的人生,给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院康复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不断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增添康复设施,扩大医疗场地,加强人才培养,并将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融入到现代康复诊疗中,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完善、综合实力最强的儿童康复中心,专业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每年都有大量省内外医院派人前来进修。儿童综合康复楼训练中心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共有医务人员77人,设有脑瘫部、智障部、孤独症部及早期干预部四个分部,住院分五个病区,有住院和门诊患者230余人。他们开设了3D牵引、悬吊、按摩、针灸、贴敷、熏洗、引导式教育课、早期干预训练、语言训练、个别化训练、音乐治疗、心理治疗、视觉与注意力训练等多种国内外前沿的康复疗法,并配有经颅磁治疗仪、水疗机、高压氧舱、听觉统合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仪等现代化康复辅助治疗设备,主要治疗各型脑瘫、脑脊髓损伤后遗症、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孤独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和背肌萎缩症、家族性痉挛性截瘫、臂丛神经损伤及其它与运动障碍相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填补了我市多项空白。在治疗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儿童厌学、焦虑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贫困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定点医疗单位,河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综合示范基地,河北省儿童营养生长发育及内分泌遗传代谢联盟基地,衡水市早期干预发展示范基地,衡水市重点发展学科,衡水市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衡水市儿童康复专业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儿童康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收治从刚出生到十二三岁的孩子。针对患儿年龄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楚春岭主任说,“对有功能性障碍的儿童,采用多种医疗手段控制病情;对脑瘫和智障儿童,设置了引导式教育课;孤独症儿童有社交障碍、言语发育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我们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包括ABA、DTT、自然情境教学、结构化教学、语言训练、主题活动教学等干预方法。为使其尽快走进社会,我们还加强融合性训练。”今年,该中心与市区多所幼儿园合作,医护人员指导孤独症患儿与幼儿园正常儿童一起玩耍,帮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
水疗和经颅磁治疗是五院儿童康复中心的特色疗法。该中心购进多种型号水疗机。水疗是以各种温度、压力、成分的水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生长激素生成、释放及神经系统发育。在水中开展各种运动训练,可增加患儿肺活量、增强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提高平衡能力。经颅磁技术是一种无痛、无创、绿色、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患儿哪项功能有障碍,采取高频或低频模式发射磁信号,刺激大脑相应部位神经,可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脑生长发育。这对加快智障和脑瘫患儿语言、智力、运动等项康复进程和稳定孤独症患儿情绪、改变自闭状态很有意义。
去年9月份,该中心收治了两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兄妹患儿。哥哥三周岁还不会走路,妹妹一周岁经常发呆。一年来,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兄妹俩的智力水平、语言认知能力、生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哥哥已会走路,能自己吃饭穿衣;妹妹已会叫爸爸、妈妈,会表达吃喝需求。有一位脑瘫小患者,七八个月大时,还不会翻身。在该中心治疗四年后,达到全面康复进入学校,目前,在上小学二年级。去年初,一个五周岁的孤独症小朋友被送来治疗。他不说话、四处乱跑、与人无交流。今年5月,他痊愈出院了。儿童康复中心开设的学前课堂,不仅教授基础知识,更注重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患儿康复后走进小学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年9月都有一批孩子从这里康复走进学校,今年就有30多个。这是一个有爱的集体,医患之间、患者之间都结下了深厚情谊。孩子康复后,很多家长都成了爱心人士,帮扶他人。每年助残日,都有不少爱心人士前来为贫困家庭捐款、捐衣、送书。
“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一岁以下做早期干预,效果更好。”楚春岭主任说,“我们既治疗患儿,又培训家长,帮助家长掌握康复技能和教育方法,医院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巩固并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