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是让人活下来,而康复是让人更体面地活下去。”这是我院康复科主任刘世杰经常说的一句话。我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0年,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为一个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集西医运动、物理、作业疗法及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疗法并重的科室。现科室共有17人,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针灸医师、言语治疗师等。
特色康复治疗赢得患者信赖
王先生的父亲半年前突然脑中风,经过紧急抢救,命虽然是保住了,但是落下了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偏瘫,这让一家人一筹莫展。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刘世杰主任亲自制订康复治疗方案,经过半个多月的针对性康复治疗出院,回家后遵照康复科给出的“出院指导计划”继续进行锻炼,现在他的父亲已经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一家人无比感激。
近几年,我院在加强特色康复治疗建设上加大了投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康复科在广泛应用针刺、推拿、艾灸、电针等传统康复疗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如开展神经系统康复(如脑出血、脑梗塞、颅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病,面神经炎以及神经损伤引起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等)、运动康复(如四肢关节损伤及其术后康复训练)、产后康复(如产后子宫恢复、产后体型恢复)、脏腑功能调理等康复治疗。患者从入院进行急性期的治疗后,康复科的治疗师会适时进行以上各种早期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残疾、预防复发,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只有精准判断才能手到病除
康复治疗可不仅仅是按摩、理疗、推拿等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密的科学诊断就进行各种推拿理疗,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越治越严重。
家住桃城区的李先生,40多岁的他喜欢打羽毛球健身。不久前,突然感觉右手在做特定动作时肩膀疼痛难忍,羽毛球也不能打了。他以为是肩周炎,自作主张在家附近的按摩店做治疗,拔火罐、热敷、按摩等都做了。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症状一点都没有改善,反而感觉更疼了。
听完患者的描述,刘主任只让患者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找到了“病根儿”――“患者痛点比较深,应该是拉伤所致,这种情况做外部理疗效果并不明显,还有就是直接的按摩治疗会适得其反,越按越疼。”刘主任给患者做了简单的神经根阻滞治疗。十天之后,痊愈!李先生又可以去打羽毛球了。
我院康复科关注的核心是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问题,只有通过精准定位,找到患者病根所在,才能真正地做到精准康复。
病房延伸护理患者由衷点赞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在我院康复科体现出的就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来康复科住院的绝大部分是中风后遗症、颅脑损伤后遗症、脊髓损伤等患者,都不同程度的有四肢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这些患者的治疗显效慢、疗程长,有些治疗和锻炼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我院康复科推行的“病房延伸训练护理”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赏。
康复科的病人与普通病区的病人不同,普通病区病人只是在病床上接受临床治疗,而康复科的病人则要到康复治疗区接受诸如运动、作业、言语、理疗、心理等一对一的康复治疗。由于很多患者康复意识差,科室就在病房开展有针对性的病房延伸训练护理,制订病人治疗时间以外的病房延伸训练计划,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一对一的床边讲解和示范。通过开展延伸护理,康复科保证了医、护、技三方面的团结协作以及康复的不间断,使康复医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同时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也使病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护理信任度和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如今,我院康复科在患者中已经家喻户晓,逐渐形成了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的特色优势。通过康复治疗,众多患者重新树立起享受美好生活的勇气,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甚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康复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
由于康复科患者的特殊性,只能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慢慢恢复。这些患者有些长期瘫痪在床,连家人也不认得;有些大小便功能失常,吃饭饮水呛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些还伴有如肺炎、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病痛的折磨,让患者本人及家属丧失了治愈的信心。刘主任常常对科里的医生说,康复医学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高于常人的耐心。
我院康复科在科学严谨的康复治疗同时更侧重于安抚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康复治疗室,很多治疗都是一对一甚至是手把手完成的,患者每天与医生、康复治疗师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康复师在给患者进行身体上康复的同时,还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治疗不仅关系着患者自身,也关系着他的家庭今后长期的生活质量,所以这更是一段医患齐心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