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报报道《阜城一贫困青年患脑萎缩,期盼公益医疗》之后——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爱心救治贫困脑萎缩青年
五院大爱谱新篇,贫困青年得救治。前不久,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救一名贫困脑萎缩青年,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爱的赞歌。
7月5日,《河北农民》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阜城一贫困青年患脑萎缩,期盼公益医疗》文章。讲述一名遭重大家庭变故,身单影孤在磨难中成长,但又不幸罹患重症的30岁青年霍滨期盼公益医疗的新闻。霍滨是阜城县码头镇马庄村人,15岁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妹妹和父亲先后离世,奋进的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经历。没想到,磨难再次降临到霍滨身上,打碎了这位年轻人自食其力的梦想。2012年底,他开始觉得手没有劲,拿东西不利索,腿脚不时有麻木阵痛感,走路有点摇晃,被迫回到了家里养病。经过两家医院诊断,确诊为“小脑萎缩”,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而当时的霍滨处境艰难,他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住院治疗的愿望被迫放弃。后来,在镇政府、村委会的帮助下,霍滨被送到镇养老院,暂时解决了缺吃少穿问题。但霍滨病情日益加重,丧失了自理能力,暂时到继父家生活。母亲和继父坚持“砸锅卖铁也要给霍滨治病”,却力不从心。贫困母亲王连霞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得到脑科医院公益治疗,给孩子治好病,能养活自己就行,以圆霍滨的生活梦。
当院长员伟强看到这篇报道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开会讨论,一致认为,五院作为以脑科和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在治疗脑科疾病上有丰富的经验,有责任和义务救治贫困青年霍滨。随即安排有关人员与霍滨的母亲王连霞取得联系。
7月6日上午9时,我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田红军、康复科主任刘世杰、郭艳乘坐急救车赶赴霍滨所在的继父家——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邓家村。11时10分到达邓家村后,他们顾不上休息,马上诊询霍滨的病情,接霍滨到五院住院治疗。
得知市五院医护人员来接霍滨公益治病的消息后,这个1000多口人的邓家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数百名村民闻讯赶来,围在胡同口欢送霍滨的同时,也对远道而来的五院医护人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到达医院后,霍滨住进单间病房。心中惦记着霍滨病况的院领导第一时间来到病房,与田红军主任及科室大夫一起检查、问诊。患者家庭有家族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史,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霍滨被诊断为“遗传性共济失调”。考虑到他没有在任何一家正规医院做过全面检查,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既往病史、治疗史,须尽快做全面系统检查并制订完善治疗方案。目前先采取以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稳定病情。患者入院时,饮水呛咳,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清,精神状态极差。住院几天来,经过针灸、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无饮水呛咳,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可以起身短距离行走,言语流利很多。医院专门为他准备了轮椅和助行器。本报将为后续治疗情况做追踪报道。
“孩子终于看到希望了,终于有救了。得到衡水市五院的爱心救治,能在这里接受正规治疗,我们真心感谢五院的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霍滨母亲王连霞喜极而泣。
据悉,近年来,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扶危济困,无论是困难家庭的儿康患者,“三无”的外地打工者,还是从养老院转来的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衡水市五院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有力促进了衡水公益事业的发展。